(行走红河谷——楚雄段采访已启动,点击图片可直接看直播) 文/图|龚建国满长杰毛兴华张永贵罗宏伟 责编|薇薇安 清脆的大三弦弹响之后,身着艳丽彝族服饰的男女围着一堆篝火,在欢快的乐声中,人们边舞边唱,激情与篝火在同时燃烧,夜幕下,宽阔的球场上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里是楚雄州双柏县(石+咢)嘉镇政府的后院的一个球场。 4月11日,由红河日报、玉溪日报、楚雄日报组成的“行走红河谷”全媒体联合采访报道组到达楚雄州双柏县(石+咢)嘉镇,当地群众用传统“鬼节”才表演的跳笙迎接采访组的到来。 这是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镇,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各民族的长期融合,形成了(石+咢))嘉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沉淀,孕育了许多民族节日,其中包含了享誉省内外的地方性民族传统节日——“(石+咢)嘉七月十五节”,也就是所谓的“鬼节”。 说到“鬼节”,在汉族的传统中,也有这个传统节日,并且,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不同的是,汉族把这这一天称之为“七月半”。到了“七月半”这天,很多传统家庭都会焚香、烧纸、祭拜已逝先人。 如果说汉族的“鬼节”是人和已故先人交流的话,那么,(石+咢)嘉的“鬼节”则是人与人的交流。 (石+咢)嘉镇文化站的刘银昌告诉记者,(石+咢)嘉镇的“鬼节”都在每年农历十四至十六这3天,历来就是当地一个群众性、自发性、传统性的民族节日。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该节日都在地处哀牢山的原始森林中的红山村委会的大红山哑口举办,年以后,人们都集中到(石+咢)嘉镇过“鬼节”。 据介绍,在(石+咢)镇,只要一到“鬼节”,玉溪、普洱、楚雄三州市毗邻的景东、镇沅、新平、南华等地的各族群众都会自发穿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服饰汇聚到(石+咢)嘉镇,夜幕降临,人们就会燃起篝火,跳笙、跳歌、对唱,手牵手、脚跟脚、围成圈、跌着脚,以弦传情,以歌会友,持续3天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耄耋老者、中青年人以歌舞追念往事、叙说当下,青年男女借歌舞谈说友谊和爱情。因此,七月十五节又被称为“东方情人节”和“彝族狂欢节”。 节日期间,除了民族歌舞狂欢外,还有传统神秘的民间习俗活动,以及商贸展销、招商推介、民族文化论坛等节日活动。 ps:文中(石+咢)为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音同“咢”字,因为搜狗输入法无法输入这个汉字,故用(石+咢)表示。 “行走红河谷”楚雄段联合采访活动 日前在楚雄州双柏县启动, 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全程直播。 大家可以通过手机跟随 红河日报社、楚雄日报社、 玉溪日报社的记者了解红河流域的 双柏、楚雄、南华三县市的旅游文化、 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等。 直播时间为: 年4月1日--14日 如何在红河日报官方北京治白癜风价格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