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山城乡村旅游攻略之——鹿楼村、柏乐村

鹿楼曾是个大城市

一、三千年前的京畿重地

过去的鹤壁长期归属于安阳、汤阴管辖,鹤壁集、鹿楼集、石林镇三足鼎立,成为犄角。这种行政区域的划分已有千年历史,其中沿古荡河而建的鹿楼历史最悠久,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自殷商起就是当时的“大城市”了。

鹿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传说,商汤建立商朝,迁都安阳,鹿楼属京畿内地。春秋时属卫、晋,战国先后属赵、魏,公元前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鹿楼建置称“谷邑”,魏国时,称“魏谷邑”,为春秋战国时期中牟重要贸易、军事之地。那时,国家和政府的交通运输主要靠水运,浩浩荡荡的荡河、泗水等河流曾是当时的重要运输通道,鹿楼曾是车马云集,船帆交错,人声鼎沸的水陆码头交通枢纽,如今围绕鹿楼的宽阔河床可以证明当时的情景。

二、美丽的皇家鹿苑

鹿楼这个名字出于殷商,公元前年,商汤建立商朝,国定都于亳(河南商丘)。在三百年的商汤政权中,王公贵族内部争权夺位,腐败、内讧、作乱、自然灾害使黄河下游水灾频繁,都城隐患四伏,民不聊生,商汤政权危机四伏。王位传至第二十位盘庚之手,将都城迁之于安阳,为治理其摇摇欲坠的政权王朝,整顿商王朝政治腐败,盘庚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实行安邦富民之策,使社会经济得以发展,成为商汤社会的鼎盛期。后于此依据地形、地貌,于都城西南五十里处,森林葱茸,动植物茂盛,水资源丰富的行舟之便地域,建起皇家“鹿苑”,以供殷商军事训练,狩猎观赏之用。

“鹿苑”西邻太行,东壤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南北淇、荡之水,行舟便利。于是就在这藏龙卧虎、凤凰展翅之宝地建起“望鹿楼”。“望鹿楼”呈东西二楼,相聚三里,东楼为六层,高大宏伟,气势磅礴,依楼建有静养殿、侍工房、用膳房,为皇族天子阅兵、观赏、栖息之用。西楼小于东楼,四周建筑简易,为侍从,宾妃观赏、栖息之地。那时,便有先民围绕“望鹿楼”开垦农业,经商为生,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

三、三大庙引人入胜

玉皇庙

原址位于鹿楼村西,蟠龙山首之上,居高临下,气势轩昂,是古代鹿楼周边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庙宇创建于唐麟德三年(公元年),起初只有玉皇庙独处,至宋代已形成相当规模,元代至元年(公元年)重新修建,形成所述建筑基本格局,以后经过几次重修,没有大的变动。整个布局呈三进院落,共有殿宇楼阁、亭榭厢房30多间,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庙里有多尊道教诸神泥塑自成体系,艺术地展现了中国道教诸神系统。尤其是二十八宿泥塑,反映了中西雕塑艺术合流的轨迹,是一座奇特神妙的道教艺术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呈三进式。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享亭、玉皇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约30米,计有殿宇楼亭房屋40余间,占地面积平方米,是一所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山门造型为阁楼式三进弧形圆门,琉璃装饰,与钟鼓楼顶上琉璃孔雀兰构件相互增辉,十分鲜艳。享亭单檐歇山顶,斗拱出现龙头象鼻,有侧角升起。诸神殿居于中院正中,木构楼阁,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古雅朴实,塑有成汤像。东西配殿有东岳、三王塑像。东西两侧分别为药王殿、五道殿、高谋祠,内塑药王、五道将军、文王夫妇。南殿,西为地藏王菩萨殿,内塑十殿阎君;东为六瘟殿,内塑六瘟神像。后院大殿为玉皇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板门直棂窗。窗台下垫角为水磨石,浮雕花鸟。檐柱柱础为覆盆莲花,柱为圆木,上有卷刹,侧角升起,斗拱为真昂四铺作。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美观,雕刻精细,显示了唐代庙宇建筑的独有风格和鹿楼先民的艺术才华。

此外,在玉皇庙的艺术世界里,还有唐幢、宋碑刻、元塑像、明亭台、清楼阁等,院内双柏挺秀,木瓜芬芳,名贵花卉四季盛开,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根据回忆记载,庙内二十八宿塑像是玉皇庙内塑像的珍品,代表着中国道教雕塑艺术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一九三八年日本侵占鹿楼,将西大庙作为兵营和指挥部。八年抗战中,由于战争被毁于一旦,现旧址犹存。

菩萨庙

鹿楼菩萨庙(大士堂)始建于武则天登基后的天授元年(年),曾经为尼的武则天登基使全国佛教信仰得到鼎盛时期。几代帝王对佛教的大力扶持,使得唐初世俗的信仰达到广泛传播和流行。

菩萨庙主体面积30平方米,座南面北,呈“海螺”式砖石结构建筑,,结构严密,方圆独特。在众多庙宇中成为一种补偿讲的砌盩方式。

前檐建筑勾檐、滴水、猫耳头整齐细腻,房坡二十八垄琉璃彩瓦,结构严谨,象征上天二十八星宿。屋脊琉璃六兽闪光发亮,活灵活现,徇丽多彩。庙门青石褡裢相扣链接,门头上方青石斗板“大士堂”三个大字端庄刚劲,浑厚有力。门两旁青石褡裢楹联为“无求千年难得子,暗祷一日便生儿”。庙内大堂中央三尺莲花宝座,送子娘娘端坐慈祥,面容喜尊。紧随其左边坐一奶母,两手把持一男婴两条小腿,使男婴撒尿。右边台阶坐一奶母,开襟露乳,奶一婴儿。一对仙童仙女,面向送子娘娘而站,双手端盘,盘内盛有仙桃仙果。身后绘有“麒麟送子”壁画。栩栩如生。两侧青砖砌墙,雕有三百六十五尊龛,象征三百六十五天。日夜佛光再现。屋顶四边青石螺盩而上,雕有二十四条腾云驾雾翔龙,屋顶正中央龙凤呈祥图案雕刻细腻,做工精细。整个建筑没有了木材结构的使用。风格别具一格。

菩萨庙虽小,灵气十足,据老人回忆,方圆几十里善男信女均到此求嗣,每日香火不断,烟雾缭绕,朝拜者络绎不绝。

菩萨庙经过宋、元、明、清多次重修,终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没能保存下来。

全国解放以后随着星转斗移,时至国富民强,政通人和之时,鹿楼聚人心所向,民众之呼,为拯救古文化遗产,在众多善男信女的鼎力相助下,与一九九八年在原址的基础上向南偏移十余米,由座南朝北,重建为座北朝南。面积八十余平方米。

菩萨庙明暗立柱四十起驾,大樑二十根桁架南北,檩条四十根,连接东西,灰瓦砖石填补空处。屋顶飞檐斗拱,五脊六兽镶嵌,雕龙画柱,色彩斑斓,琉璃瓦照顶,金碧辉煌。大殿起驾与二尺台上,漫步走上台阶,步入大堂,观音、文珠、普贤三尊菩萨圣像慈善和睦,端祥秀丽。左右两旁,金童玉女陪侍。成为了四方游客朝拜、旅游、休闲胜地。

玄帝庙

玄帝又称玄武帝、真武帝,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属于“水”,所以民间又称为“水帝”。鹿楼玄帝庙置于村东,卧虎岭之上,占地面积平方米。

明朝永乐年间,永乐帝朱棣与永乐十年(年)下旨,昭示天下兴建玄帝庙,明正德二年(年),鹿楼地方官府按其诏令始修鹿楼玄帝庙。

大殿坐东面西,砖木结构,面宽三间,长约12米,进深八米,硬山顶,青瓦,两架梁,前墙木制格式木窗。整个大殿坐落在两尺高砖石砌筑台基上,殿门上方匾曰“玄帝庙”三个大字,庙内神龛端坐玄帝神像,高约1.8米,身着道袍,长须飘拂,神态威严。手持北斗七星剑,似有冷冷寒光。脚踩龟、蛇二神,凛凛生威,文周公,桃花女左右两旁奉祀。背后壁画神龙显威,腾云驾雾,似乎更添玄帝神威。庙外南北各有三间厢房。分别奉祀有花奶奶和孙悟空。

一九三八年日本侵占鹿楼,围村堵寨,将玄帝庙围之寨门外80米处,进出寨门严加盘问收身,玄帝庙成为没有“良民证”的落客避风躲雨之地,长期烟燎火烤,年久失修、无人问津。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鹿楼作为解放区域敌占区接壤处,不断反复的拉锯战,使得玄帝庙在战火纷飞中毁于一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村民为保护鹿楼古文化建筑,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善男信女们相互鼎力,多方求援,重塑古建筑之容,与二○一一年在原址后退40米的位置上,重塑玄帝之位。

玄帝大殿坐东面西,钢筋混凝土结构,南北长13米,东西宽9米,殿基台高1米砖混结构砌筑。大殿由32根钢筋混凝土圆柱复式四周支撑,外廊宽1.5米,单悬式拱顶挑檐,四角翘首,屋顶琉璃瓦镶嵌五脊六兽,五颜六色,屋檐彩绘飞龙走凤,光彩照人。柱距青砖补空,前窗木制雕刻木棱凤屏式阁窗,古香古色。大堂中央,玄帝端坐3尺供台,身高3米,严肃端庄,慈祥和善。文周公,桃花女奉祀左右。堂内雕梁画柱,四壁彩绘鲜艳夺目。

四、杂技艺术之乡,民俗文化宝库

而今的鹿楼地区已经旧貌新颜,过去那个脏乱差的旧鹿楼,已经被一个高楼林立,街道宽敞,村庄整洁的新鹿楼替代。沧海桑田,时代在更新,但鹿楼的历史文化以及保留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珍贵的宝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

精彩的杂技文化独树一帜: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这些古老的绝活依然留存,成为鹿楼古村落文化的亮点。

古老的集市文化再现古老民风:古庙会、正月十五古庙会、小满会、鹿楼三社等古庙会流传千年,已经形成具有鹿楼特色的民俗文化体系,包含了饮食、农耕、宗教、礼仪、旅游、表演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荡泗故道,殷商鹿楼,文化之乡,三教宝地:随着鹿楼古村落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曾经名扬四方的西大庙,夜香火不断的玄帝庙、奶奶庙、关帝庙、土地庙,还有有令人敬仰的商朝爱国四忠寺都会重放异彩。建议可适时恢复古老的鹿楼地标性建筑——东西鹿楼,保护和开发殷商文化,鼓励民间投资,建立“鹿苑”,形成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合力。

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景秀丽的凤凰山,鹿楼湿地和潮岗,绵延甘甜的石门河温泉等自然景观更是一颗颗宝贵的明珠。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合而为一,古老的鹿楼——这个曾经的“大城市”将会是山城观光旅游,居家消费的好去处。

石林柏乐村竟暗藏一条龙脉

柏乐村北有一条老龙湾,这里可是风水宝地,山如盘龙,水似凝玉,卧虎藏龙,玄机无限。按照古代的风水堪舆学说,这里是要出天子的。

据说古时候,唐朝有一个皇帝出游,曾经临驾此地,被柏乐老龙湾的景色迷倒,竟然乐不思蜀,在石林一带扎住了很长时间,不回京师。当朝宰相和天师着急了,就带领将军等大臣赶来请皇帝回京。到这一看,发现皇帝正忙着在老龙湾盖宫殿,打算长住。宰相和天师在老龙湾的高处一瞅,心里明白了,怪不得皇帝不走了,原来,这里竟暗藏了一条龙脉。

古代人信风水信的厉害,特别是统治阶级,他们坚信,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以及统治国家的皇帝,他们的兴衰都与风水相关。老龙湾这么好的风水宝地,谁占有,谁就占了兴旺发达的龙脉,谁住在这里,谁就可能统治天下。改变社稷的大事儿,皇帝能不上心吗?

皇帝、宰相、天师三人在一起商量,这怎么办?将军说,干脆,把这一代的老百姓都杀了,搞成“无人区”就解决问题了。皇帝摇摇头,说,不行,这是要遭报应的,天怒人怨,事与愿违。宰相说,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在这里建陪都,二是把国都迁到这里。天师不同意,建国都是几百年的工程,冒然迁都,不是小事。最后天师出了一个主意,在老龙湾的龙脉处建一座龙王庙,用天上的龙镇住地下的龙,阻断龙脉的发展,这样,既不扰民,又保佑了社稷,两全其美。

于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龙王庙就在老龙湾兴建起来。据说,当时天师是施了法术的,千百年来无人能破。如今,老龙湾依然风景秀丽,柏乐村依然幸福平和,但那座龙王庙却荡然无存,只有一些残存的瓦砾向我们述说那段离奇的传说。

我就想,如果,当年唐朝天子没有阻断老龙湾的龙脉,柏乐村的老百姓也许会改写中国的历史也不好说,是吧。历史就是存在许多偶然和遗憾,今天,当我们攀上老龙湾,想象一下当年皇帝们的生活,凭吊一下龙王庙的遗迹,老龙湾和山脚下的柏乐村就会多出许多神秘色彩。顺便告诉大家,柏乐村的面筋汤和大锅菜味道一绝,当年唐朝皇帝和大臣们不走,有一半的原因是吃得上瘾了,不忍离去,尝尝吧。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angbaizx.com/sbxdt/909.html

------分隔线----------------------------